2015年7月6日星期一

希臘公投否決之後:博弈論與邊際策略的劇本

希臘債務危機進入關鍵期,債權人對希臘拋出方案後,來自激進左翼政黨的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宣布進行公投,出乎各國意料,進一步確立其「希臘狂人」形象。由於危機已超出希臘內部範疇,將影響到歐洲一體化進程、其他「歐豬國家」命運以至全球經濟,這場公投,自然成為國際關係焦點。然而,這場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公投,真的這麼重要嗎?對如此複雜的債務方案,民意又真的能迅速消化並表態嗎?

假如我們單從「正常」國際政治層面,是難以理解希臘公投決定的,卻不妨從純策略層面的博奕論解讀。博弈論(Game Theory)是大學社會科學課堂上經常接觸到的理論,齊普拉斯的主要智囊、希臘現任財長瓦魯法基斯(Yanis Varoufakis)正是博奕論高手。瓦魯法基斯讀數學出身、本身是經濟學教授,曾在雅典大學和劍橋大學等學院任教。現時的希臘中央銀行行長斯圖納拉斯(Yannis Stournaras)於2000年時在雅典大學工作,亦曾邀請瓦魯法基斯客串課堂,講授博奕理論,認為瓦魯法基斯對博奕理論有重大貢獻。瓦魯法基斯的父親曾經在一所專門關押共產份子的監獄服刑,母親則是國內著名的女權份子,在家庭的影響下,瓦魯法基斯後來加入了左翼泛希臘社會主義黨,一直批判自由市場經濟體系。

這次公投的設計,乃至齊普拉斯上台後的種種舉措,都甚有博弈論影子。必須注意的是,設計並非讓齊普拉斯政府和歐洲債權人博弈,而是讓希臘民眾和債權人直接博弈,反而讓政府承擔(有強烈立場的)中介角色,目的是利用債權人和希臘群眾對對方的高度不信任,進行「囚徒博弈」,而且通過深化危機,來加強齊普拉斯政府的杠杆、影響力、不可取代性和話語權。

先看博弈的一方:債權人,他們不確切知道希臘甚麼時候會還錢,又或者是會否還錢。他們擔心如果希臘真的決定賴皮,無論是宣布破產或債務違約,還是脫離歐盟,都會打破歐盟「有入無出」的傳統,隨時引發骨牌效應,令其他歐盟經濟弱國傚法「脫歐走數」,最終釀成歐盟解體。雖然德國現任財長一派不在乎希臘脫離歐元區的姿態,乃至做了不少輿論工作,但作為歐盟領袖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卻是十分在乎的,因為她知道一旦希臘成為缺口,她的整個歐盟政績工程都會面臨崩潰。

博弈另一方的希臘群眾,雖然對債務方案內容不太了解,但都對緊縮政策十分不滿,情願不斷以手上的籌碼,威脅債權人繼續借貸。但群眾不可能肯定債權人會繼續發放借款,擔心萬一債權人決定放棄希臘,只會陷入更大的財政危機,連公共開支亦難以支付。因此到了關鍵時刻,主流民意都傾向不脫離歐元區;至於如何既能不勒緊褲頭、又能享有歐元區的保護,就是政府的事了。

由於博弈雙方都不完全清楚對方的底線、卻又自以為懂得對方底線,形成博奕理論的另一個重點:相信主動開出底牌,對方只會得寸進尺。根據囚徒博弈,由於債權人和希臘都有意識地隱瞞自己的底牌,可能形成雙方最終的不合作,得到最不理性的結果:希臘被踢出歐元區,自身經濟無了期不能復興,同時債權人又未能收回貸款,其他歐豬國家紛紛效法,引來歐盟大風暴,這結局是多方都不願見的。

於是,齊普拉斯利用這種不確定性,搞一場公投,希望儘量加強對雙方的壓力,而又不用退出歐元區,或完全跟隨債權人的緊縮方案。他使用的策略是「邊際策略」(Brinksmanship):通過認為製造不存在的危機,不惜把雙方拉至戰爭的邊緣,卻在危機不可收拾前退讓,以謀求最大利益。例如瓦魯法基斯警告,希臘不再希望債權人減免超過三千億歐元的借款,而是建議換貸,以永久債券換取歐洲中央銀行手上的希臘債券;又聲稱如果被迫脫離歐元區,就會放大批非法移民進入歐洲國家;更提出向德國追討二戰賠償。這些,都是無中生有的危機。危機並非只是恐嚇債權人,同樣也是恐嚇希臘群眾,讓他們對債權人的反彈加強戒備,加強反歐情緒,那樣即使現政府下台,民眾也不容易擁抱一個親歐政黨接班,同一路線很可能延續下去。

在國際舞台運用邊際策略最成功的專家,當首推北韓已故領導人金正日。當年北韓研發核武後,由於北韓、美國都極不信任對方,美國不知道北韓發展核武的原意、掌握了甚麼程度的核技術、擁有多少核設施,北韓則害怕美國會隨時出兵攻打自己,成為另一個伊拉克,原來只能進行「囚徒博弈」。幸好有中國作為「六方會談」的橋樑,把雙方的不透明性儘量降低,戰爭才不致爆發。

當金正日了解到有了中國的角色,戰爭不可能出現,就不斷在協議臨近達成之際製造新危機。例如在發表聯合聲名不足24小時內,北韓忽然要美國能提供輕水核電反應堆,作為放棄核計劃的條件;而在和平時候,他也會忽然製造導彈危機,去吸引國際注視,目的除了保障政權的生存,也是用另類方式爭取國際援助。金正日製造危機是火喉和分寸掌握得比較好,外間在資訊不透明的前提下,容易信以為真;相反他的兒子金正恩製造的危機則過份誇張,又要摧毀南韓、又要直搗美國,驚嚇效果反而失真,就失卻邊際策略的藝術。

與金正日不同的是,齊普拉斯並非獨裁者,不能完全代表希臘民眾為所欲為,他也受到民意的制約,所以他聰明地不把自己視作博弈的一方,而是直接把希臘群眾拿出來和債權人博弈。一方面,希臘政府目前就像金正日那樣,正在不斷製造危機;另一方面,又走回中介角色,說是代表民眾和債權人溝通,以便一旦方案拉倒,責任也由民意來承擔。無論公投結果是否接受債權人方案,這都只是齊普拉斯下一步博弈的棋子,並非危機終結的一步。要是否決,齊普拉斯會獲得民眾授權,「代表」群眾繼續博弈;即使贊成,乃至現任政府下台,他也有把握同一路線的政黨會在連串心理遊戲下,繼續主持希臘政局。至於這樣的計算有沒有偏差,理論能否真的實踐,就得走著瞧。

小詞典:博奕理論(Game Theory)

博奕理論原是應用數學的分支,後來被廣泛運用到社會科學各學科,包括經濟學、國際關係、政治學、軍事學等。博奕理論原意是預測個體的行為,並嘗試把之控制。在芸芸博奕理論的學說中,囚徒困境 (Prisoner’s Dilemma)最為著名,假設兩名原本一同犯事的犯人被警方分別問話,過程中兩人不可交流。如果兩人都同時不認罪,就可以立刻獲釋,但由於二人都不信任對方,卻會互相指證。剛車禍離世的著名學者John Nash,就是將博弈論發揚光大的代表人物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