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21日星期二

希法的「柏拉圖情意結」

希債危機峰迴路轉,歐元區同意接納希臘政府的新經濟方案,批出救助資金,希臘國會最終亦大比數通過方案。各方角力過程中,法國總統奧朗德成為德希兩國的中間人,也是暫時延緩危機的大贏家。其實希臘當年得以加入歐盟的前身歐洲共同體,同樣與法國關係至巨。

希臘1981年加入歐共體時,本來一片爭議, 因軍政府才剛倒台,政體與文化都與西歐格格不入,加上東正教背景,也不為其他歐洲成員接受。當時主力支持希臘加入的正是法國,時任法國總統德斯坦曾發表「不應把柏拉圖拒諸門外」的金句。

上周歐元區峰會討論希臘問題,曾任法國財長的歐盟經濟事務專員莫斯科維奇亦以「不應把柏拉圖踢出歐洲」,呼應德斯坦三十多年前的金句。此「柏拉圖情意結」自然有法國的政治計算在內,但法國人對歐洲身份的認知亦確實有其特色。法國是少數規定中學須教導哲學的國家之一,一般法國人只要讀過點書,除了知道笛卡兒與康德,也會懂一點柏拉圖及蘇格拉底,希臘老祖宗到了關鍵時刻,依然在法國人心目中具一定份量。

當然,在務實層面,法國以「柏拉圖」為名支持希臘留在歐元區,亦完全符合國家利益。廣義而言,歐洲最大的反緊縮國家並非希臘,而是法國。2012 年,奧朗德以左翼反緊縮經濟政綱贏得總統選舉,對德國主導的緊縮方針一直頗有微言,也不希望歐盟只是經濟主導,力主巴黎繼續保持歐洲「文化首都」的身份。

早在歐盟創立時期,時任法國總統的密特朗也是著名左翼政客,一心推動歐洲一體化,大力游說德國放棄馬克,與經濟實力相對落後的其餘歐洲國家綑綁,但並不希望各國經濟從此被德國主導。後來歐盟發展愈來愈右傾,不會為他完全認同。

至於希臘加入歐元區,是不能單靠打「柏拉圖牌」含混過去的。早在1998年,歐盟成員國制定「歐元趨同標準」(Convergence Criteria),為確保歐元區不會因個別成員財政問題而崩潰,每個國家加入前均須通過連串賬目審查。2001年,希臘出人意表成功加入歐元區,卻是通 過造假賬才勉強達標。當日協助希臘審核賬目「達標」的高盛近日受千夫所指,2009年希臘政府也坦承賬面數字經過粉飾。問題是當年負責把關的,特別是法德 兩國龍頭,難道不知道希臘玩財技?只是各取所需罷了。

事隔14年的今天,前高盛員工雅布爾向希臘政府獻計,認為透過控告高盛「教唆」造假賬,可爭回主導權,把責任外卸。雅布爾稱,希臘申請加入歐元區 時,資產欠9億歐元才符合最低標準,因此高盛建議希臘政府以美元及日圓發放國債,隨後以高於市價的歐元購入希臘國債,當作私人交易,高盛亦獲利5億美元。 按雅布爾說法,高盛已成為當事人之一,不能置身事外。但只要法國繼續國策,該國不會坐視新危機出現。德國目前在歐盟的威望受空前打擊,正是法國重拾影響力 的機遇,這對下屆選舉選情不明朗的奧朗德而言,又豈會放棄呢?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